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不学诗 无以言
作者:新闻中心研究员 柴清玉
查看:49   
     《中国诗词大会》出人意料的火了,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其中之一让我想到的:不学诗 无以言。
      公元975年,偏安江南近40年的南唐灭亡了,后主李煜成为北宋的俘虏被押到了大梁(今开封)。与他同行的,还有他已经广为传诵的词句“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风箫吹断云水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三年之后,他因回忆故国,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被宋太宗下令毒杀。学界认为,李后主可谓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上的胜利者。因为他的词写得真的好,引起文人骚客群起填词,从而使歌妓酒肆小调的宋词,转变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与唐诗比肩的高峰。
     文化的魅力,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屈从于什么压力。读书传家济世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规律。
  报刊上经常有文批评当下有些人,包括一些领导同志“不会说话”,时常表现出一种傲慢,或有颐指气使之嫌,或随意放肆,或索然无味,或空洞无物。著名作家、编辑梁衡在《人民日报》工作时曾撤下一篇评论,为什么撤?原因之一是不长的文字用了13个“要”字,“一要二要反复要”体现出一种霸道,令人生厌。不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已经很久了,真正改起来不容易,学学诗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法。正如孔夫子所言:“不学诗,无以言。”
     学诗不只是学技巧。中国古诗词中有丰富的表现手法,但只学技巧难以真正理解自己说与写的能力。也不能改变自己思考的内容和方式。“诗言志”,掌握了技巧,更要有境界、胸怀、眼界。
     学诗要有沙里淘金的精神。诗人未必都是君子,也不全是好人。作家李国文先生就曾列举过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诗人贱行。但好诗总是人生最美好的部分、最真切的心志的反映。经过岁月的验证沉淀,去除腐朽,凝结神奇,“表里俱澄澈”,文化具有强大的自净功能,人们记住了诗,而不再注意作者是否贞洁。远离了诗,就远离了自省,弱化了趣味,钝化了对美景最初的向往,麻木了心灵中最至真的部分。真心实意亲近古诗词,用诗意抵消生活中的粗砺,用壮阔开掘思维的闭塞,用精致磨洗庸常的琐屑,知耻知礼,这就是诗,让人形端表正。《中国诗词大会》以新的形式使审美、感知、体用回归,让我们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心中有诗的人,纵然不逞口舌之强,言辞之利,也会用行动写出“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大学生朋友们,不妨读点诗。
黄河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265次访问,全刊已有187222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