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外销陶瓷与思想的格局——中国陶瓷外销史的启示
作者:毛旺东
查看:236   
      据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相关研究数据显示,1820年,清帝国对外贸易在持续了近两百年的高额顺差之后,GDP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32.9%,然而,仅仅20年后,庞大的清帝国就被英国,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蕞尔小邦,打的满地找牙。怎么会这样?其实,认真反省一下东西方贸易中made in china外销陶瓷的拓展、兴盛直至衰落的历史,就能够发现帝国统治者的思想格局,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出了大问题。河南省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收藏有一系列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销陶瓷,以及海外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山寨中国的陶瓷器。对比这些外销陶瓷与山寨陶瓷在艺术风格、质量上的差异,以及此衰彼长的转变历程,带给我们许多的思索和启迪。
  从唐代开始直至宋元,是中国陶瓷创新发展的黄金阶段,特别是外销瓷,赢得了世界垄断地位。1998年印尼勿里洞外海打捞出水一艘唐代阿拉伯沉船“黑石号”,竟然满载67000多件中国外销瓷器。2007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打捞出水一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也满载各种外销货物8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外销瓷。唐、宋时期外销陶瓷的崛起,与汉代以来积极主动的对外贸易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开放型的经济模式,使宋人的眼界大开,外销瓷的制作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更加的丰富多彩起来。南宋赵汝适写成一部《诸蕃志》,详细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北非、远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经济政治。宋代专门记载海外情况的著作还有《海外诸善地理图》《诸蕃图》《岭外代答》等好几部书。在宋人面前,600年后的林则徐,或者是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岂敢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明清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领域都在酝酿巨变。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半岛屌丝在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银子之后,开启了更大规模的对华贸易。中国陶瓷迅速销往欧洲、印度、东南亚、美洲等地区,给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贸顺差。然而,此时的欧洲,在火器、钟表、呢绒、船舶、玻璃等生产部门已经赶超中国。1793年,英国派遣马戈尔尼使团以给乾隆皇帝补祝八十大寿的名义,请求通商。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予以拒绝。对比唐宋时期帝国统治者积极主动的外贸政策,可谓天地之别。此后,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各国终于仿制出硬质瓷器,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中国有着近两千年骄傲的made in china外销陶瓷日渐势微,时至今日没能抬起头来。
  由此可见,统治者的眼界和思想格局,往往左右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晚清时期的落后挨打,病根其实早在固步自封的乾隆时代甚至明朝就种下了。而外销陶瓷在明清时期的热卖,分享的是唐宋红利。尽管由于地缘政治及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历史未必会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发展,但是,睁开双眼看世界,起码能使一个民族在思想的格局上,拥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正确的世界观。河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需要一个看世界的地方。河南省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正是这样一座客观展示“华夏与世界历史文化”的全景观式博览园。该博览园是经省市领导多次研究批准建设的大型文化项目,原选址在中牟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近年来由于政府行政机构变化,迟迟没有落地。让我们共同期待河南省华夏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早日落成开放吧!
  有句名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反过来“所有世界的,皆为民族的。”岂不也彰显了另一种思想的格局呢!e
黄河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516次访问,全刊已有1868930次访问